病入膏肓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bìng  rù  gāo  huāng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garded as hopeless
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“病入膏肓”的成语拼音为:bìng  rù  gāo  huāng,注音:ㄅㄧㄥˋ ㄖㄨˋ ㄍㄠ ㄏㄨㄤ,词性:主谓式;作谓语、定语;含贬义,用于事物或人,年代:古代成语,出处:《左传·成公十年》:“疾不可为也,在肓之上,膏之下,攻之不可,达之不及,药不至焉,不可为也。”,基本解释:膏肓:古人把心尖脂肪叫“膏”,心脏与膈膜之间叫“肓”。形容病情十分严重,无法医治。比喻事情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。,例句:吾观刘琦过于酒色,~,今见面黄羸瘦,气喘呕血,不过半年,其人必死。★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五十二回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 拼音 | bìng  rù  gāo  huāng |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 注音 | ㄅㄧㄥˋ ㄖㄨˋ ㄍㄠ ㄏㄨㄤ |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 词性 | 主谓式;作谓语、定语;含贬义,用于事物或人 |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 英文 | regarded as hopeless |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 年代 | 古代成语 |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 解释 | 膏肓:古人把心尖脂肪叫“膏”,心脏与膈膜之间叫“肓”。形容病情十分严重,无法医治。比喻事情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。 |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 出处 | 《左传·成公十年》:“疾不可为也,在肓之上,膏之下,攻之不可,达之不及,药不至焉,不可为也。” |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 例句 | 吾观刘琦过于酒色,~,今见面黄羸瘦,气喘呕血,不过半年,其人必死。 ★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五十二回 | 
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补充纠错